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64章(1 / 2)





  “听闻你们还往水中填造泥沙,使得海盗船队搁浅于港口,如此短短的时间,又要让海盗无所察觉,你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?”二皇子得到的消息很含糊,以至于面对掌握真相之人,变得十分的好奇宝宝。

  基于男人们的天性,二皇子说起打仗来,倒是兴趣大起,眉飞色舞。他不像三皇子天生有个武将外家,对战事门儿清,前线的消息,总是挠得他心中痒痒。

  秦元君道:“其实,并不仅仅是泥沙而已。海宁港口两侧天然有高山,高山上有不少泥土,我方先测算好路径,在山顶上挖好槽沟,将土装入木桶之中,等到那日海盗驾船来攻,便将木桶浇油顺槽沟推入山下。待得木桶滚落山下一刻,以火箭点燃。木桶降落之后,既能烧掉他们的船,还能落下水中爆裂,增填泥沙。”

  “其实,在海盗来之前,张大人便已下令往海中灌沙石,海盗们素来谨慎,为不引他们起疑,张大人不敢将港口填得太浅,这才想出此道临时之法。”

  二皇子听得是啧啧称奇,见秦元君谦虚谨慎,便故意笑道:“张大人并未将功劳独揽,他两个月前曾上折子禀明,此次军师并不是别人……正是你,秦元君。你如今在京都,可是声名大噪啊。”

  听闻此言,秦元君顿时露出惶恐之色,讶异道:“只是微尽绵力,以期报效朝廷,造福百姓,从未想过以此博取明利。”

  二皇子斜眼道:“原来你竟有这份心,当真是为官之才,不知今后,你可有何打算?”

  站在一旁的温良辰往后退上一步,心中顿时大窘,她旋即侧过头,朝温仪升、温仪博使了一道眼色。

  温仪升、温仪博顿时一惊,赶紧垂下头,自愿装起园林中两棵桂花树。

  温良辰皱了皱眉,心道,二皇子真是不择手段,不挑时机,更不管不顾,竟然当着他们温家三人的面,大肆招揽秦元君,也不知是故意为之,还是装疯卖傻。

  二皇子温和地看着秦元君,他自然是故意的。如今他开口笼络人,秦元君今后若想投奔其他皇子,就得掂量是否得罪得起他。

  其心思恶劣,当真令人想揍他一拳,温良辰愤愤不平地想道。

  “怎么,你可是未曾想好?”二皇子又问道。

  仔细想想,二皇子便觉得,秦元君断然没有拒绝他的道理。且说大皇子多年前夭折,四皇子比大皇子更短命,出娘胎后便死了。如今,宣德帝的三个儿子中,唯他最长,还有何人比他更占优势?

  二皇子自信满满,笑容满面,全然不知秦元君是另一番心思。

  于是,理所当然地,他意料之外地被拒绝得很惨。秦元君沉吟片刻,忽而抬起头,彻底掐灭了二皇子最后一丝绮念:“听闻陛下欲设书局,重修编纂典法历史礼法等,若今后有望为官,我愿入翰林编修著书。”

  二皇子:“……”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二皇子的表情:= =b

  ☆、第75章 万事新

  归功于二皇子的功劳,温良辰不仅无法与秦元君单独相处,就连去新房与新嫂子见面都错过了。

  亏得秦元君帮她报仇,将海战说得轻描淡写,后来那番推脱之言,又转为迂腐古板,将素来以亲善著称的二皇子给噎得半死,最后只好恹恹地无功而返。

  温良冬从新房出来,在温良辰大肆赞叹苏氏的美貌,温良辰气得直抽气,心中对二皇子不满愈甚,恨不得他笑的时候被唾沫呛死才好。

  温良辰身为小姑,在大哥大喜之日,居然不去新房迎接大嫂,也不知苏氏到底是个什么脾性,是否会计较这次疏忽。

  外头那些大家闺秀、知书达理之类语句,将苏氏描绘得实在是太模糊,身为女人的她,自然懂得女人心中的弯弯绕绕。

  该如何弥补这次过失呢?

  温良辰不禁有些头疼,人际往来最是微妙,女人与女人之间之事,比那皇子夺嫡、朝堂党争更是复杂,至少男人们极少意气用事,凡事姑且还有理可寻。

  “白嬷嬷,你亲自去送燕窝粥和点心,给大嫂垫垫肚子。另外,再问问大嫂缺什么,少什么,都想办法给她办了。”

  派公主府地位最高的嬷嬷去打点,最能给苏氏面子,温良辰无从着手,只好用尽全力去弥补。

  果然,不过许久,白嬷嬷回来禀报,称苏氏已经收下粥和点心,还特地给她赏了一个大红包。

  红包的分量居然还不轻。

  “大奶奶亲自传老奴进去,特地命老奴向郡主道谢,亏得郡主记得、体贴她,郡主这么久为她操劳婚事,她声称感激不尽,望今儿郡主好生休息,切莫劳伤身子。”白嬷嬷如是回答道,脸上带着一股满意之色。

  温良辰一挑眉,问道:“你觉得大嫂如何?”就此来看,这位苏氏倒十分会做人,即便心中计较,估计也不会表现出来。

  白嬷嬷是伺候公主的老人,也不作那惶恐之色,或是转而言它,认真思索了片刻,便答道:“老奴觉得,大奶奶瞧着便是个温和人儿,柔和温雅,善解细致 ,且行事缜密,让人挑不出任何错儿呢。不过,比起姑娘,大奶奶看起来,未免太过古板了些……”

  温良辰顿时笑了,明知故问道:“我如何不古板了?”

  白嬷嬷自幼看她长大,说是半个母亲都差不多,她极为自豪地道:“大奶奶瞧着便是个世家妇模子,怎能与咱们家姑娘相比?姑娘今后可是要做大事之人。”

  白嬷嬷也不知大事是什么,总之,能超过温良辰的闺秀,她这辈子就没听说过。温良辰不仅能管家理事,在外将铺子打理得有声有色,还能代温驸马写奏折,参与本朝朝政,她虽然不懂前头男人们的事儿,但却对温良辰有充分的信心:她家的姑娘手底下,还控制不少新秀官员,这绝不是普通男人能做到的事情。

  “嬷嬷若要再夸我,我这脸皮可要砌得比城墙厚了。”温良辰乐呵呵地笑了起来,对此不加多言。

  白嬷嬷倒喜欢她这点,和襄城公主的爽利性格极像,坦然真诚,一点也不矫揉造作。

  通过白嬷嬷的打探,温良辰大概已经猜出七八分了,温大太太找媳妇的标准,估计是按照她自己的模子来的罢。

  真像温大太太那般的世家媳妇儿,温良辰便没甚好担心的了。苏氏如何好、如何坏,都与她没有太大干系,她要的,仅仅是一个与公主府关系良好的大房而已。

  次日,大房新媳妇敬婆婆茶,老太太亲自出席坐镇,阖府上下都聚于荣禧堂,与大房这位新媳妇见面,温大太太坐在老太太旁,脸上喜悦的笑容盖都盖不住。

  对于这位新孙儿媳妇,老太太也颇为满意,至少苏家让人挑不出错来,见到苏氏本人之后,老太太破天荒没有扬长而去,居然十分给面子地、一派淡然坐完全程。

  温仪华平素喜欢窝在家中读书,本人便生得不甚高大,和季云卿差不多高个儿,苏氏站在他边上,居然比他更小上一圈,两厢瞧着,倒是十分般配。

  苏氏虽然生得娇小玲珑,那一身红艳衣裙,衬得她气度不落下半分,府上亲眷们几乎无人敢小瞧于她。即便来到温良辰面前,发现比温良辰小半个头,苏氏也未有任何异色,笑容和煦地给她塞了一个够分量的沉重盒子。

  打开盒子的缝隙,发现是一套打造得十分精致的金玉头面,温良辰面上不动声色,心中却道,苏氏这回是下了血本,连这么贵重的礼物都舍得。

  不过,想想也不算奇怪,根据她搜集到的情报,书香苏家绝不似表面那般清高,这一代家主甚有眼光,与皇商苏家私底下有来往,书香苏家的银子进项,估计大多归功于他们的老亲戚罢。

  苏氏朝温良辰抿嘴一笑,温良辰同样点头致意,仅仅只有这一眼,二人便不约而同地,对对方生出几分好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