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143,去世(2 / 2)

他双目泛红,望着床上的老妪,身形慢慢地下,最后竟朝她,双膝落地,结结实实地跪了下去,

“娘,我就是易儿,这么多年,瞒着您实在是迫不得已。”

萧越面无表情的盯着向老太妃下跪的永平帝,他没想到永平帝会向老太妃坦白这一切。

老太妃却仿佛陷入了自己的某种情绪里,恍若未见,任凭永平帝那样跪着,沉默了良久,又道,

“陛下,当年易儿去了的消息,传来,老身恨不能跟着他一起去了,可我不能。

最后,我想着如果我去了,那这晋王府,就真的塌了。

还有越儿怎么办?

后来,你将越儿带入宫里教养,老身其实心里并不愿意,可却知道,这是当时最好的结果了。

让他在你身边,让你一直记得易儿舍身相救之情,这样,只要越儿不做错事,晋王府最起码还能荣华三十年。

晋王府也不至于在老身的手中没落下去。老身也就心满意足了。

所以,那么多年,我对越儿不闻不问。只有这样,你才会放心的重用他。

这么多年,我好不容易接受了易儿不在事实。

陛下,你可知道,从老身听到易儿身死的消息第一天起,就从未想过,他还会有死而复生的那天。

陛下,老身的儿子,萧易,已经死了。陛下,你如今登基,成为天下之主。

但于越儿来说,却未必就是幸事。须知爱之,则远之。你就如没有他这样一个儿子,如此,才是你对他的保护。”

“这么多年,老身错了,当日,不应该为了晋王府的荣华,让越儿进宫去。

陛下,您可曾想过,万一有朝一日,他的身份被人知晓,到时你欲置他于何地?

到时候,让越儿如何自处?陛下身边之人,又会如何做想?”

屋内再次陷入长久的静默。

片刻后,永平帝抬头,咬牙,一字一字地道,“他是朕唯一的儿子,朕绝不会容忍旁人伤他分毫,老太妃放心就是。”

“陛下金口,老身代孙儿,谢过陛下。”

老太妃坐起,永平帝见状,伸手过来,却被老太妃给轻轻挡开。

她扶着床沿,慢慢地下了床,最后五体投地,跪于地上,向面前的皇帝,毕恭毕敬,行了一个大礼,久久不起。

永平帝依然跪在地上,他的身形仿佛凝固住,定定望向地上那个跪地不起的老妪。

他张了张口,似乎还想说什么,终究是没有开口。

老太妃不认他,和他的儿子一样不认他。

他的身边,再没有一个人,从前,他听那个人说过,帝王路,寂寞无比,高处不胜寒。

他曾对这话嗤之以鼻,如今,他深切的体会到了。

他从此,只有一个人。

再无亲情。

内室死寂一片。

他站起身来,将老太妃扶了起来,老太妃不想要他的搀扶,但他固执的扶起他,让她躺在床上,帮她盖好被子,掖好被子。

这一系列的动作轻柔缓慢,仿佛将每一个动作都做到极致,用尽全身的力气。

待到所有的一切都做完,再无其他可做之时,没再说什么,只是再次跪在床前,叩了三个想头,然后起身,深深的看了眼床上双目紧闭的老太妃。

半响,他慢慢转身,脚步异常凝滞,一步一步朝外而去,身影在要消失在门后时,他脚步顿了一下,慢慢道,“越儿,你随朕来。”

他的声音本就低沉,如今更是沙哑。

碧纱橱后,萧越紧抿着唇,抬脚,慢慢的从碧纱橱后出来,面无表情的看着永平帝。

他拂起衣角,在不远处端正下跪,对着永平帝的方向叩了一礼,额头触地,“罪臣萧越,叩见皇上。”

半响不见永平帝的回声,萧越就这样一直跪着,一动不动。

良久,只听永平帝道,“忘亲非孝。弃君非忠,你自称罪臣,你可知罪”

“朕当年将你带进宫,朕待你如何?你却为了太子,将朕弃之不顾。你何来的底气?今日竟还敢偷偷回京?”

“你怎么就不死在南疆,为何还要回京?”

永平帝的声音带着嘲讽,他睥睨着萧越。

“罪臣回京,是因为纪氏的事情,牵涉到了当年的那场战役,臣不能见真正的凶手逍遥法外,这乃是为臣之本分。”

萧越回答道,语气一如平常,不见丝毫波动。

气氛慢慢的凝固。

永平帝坐在炕上,嘴角动了动,好似讥笑,可慢慢的,再也掩饰不住满腔的怒气,冷笑起来。

所有的人都不认他,亲娘,亲儿子,都不要他。

他盯着跪在自己面前的萧越,呵呵冷笑出声,眼角的肌肉控制不住跳动,

“好,好,好”他连声说了三个好,手指着萧越,“好个为臣本分,你还知道你是朕的臣子?在你心里,你恐怕早就奉另个君主吧?”

永平帝双手捏拳,微微发抖,随即‘砰’的一声,重重的捶在床沿上,身体猛地前倾,俯视着萧越,咬牙切齿,面庞微微扭曲,声音仿佛低吼,好像一头被激怒的雄狮。

萧越直起身子,坦然的直视着永平帝,

“罪臣再最后说一遍,罪臣心中,唯陛下一君,此乃肺腑之言。”

他缓缓地道,眼神清亮,没有任何的闪躲。

永平帝胸膛微微起伏,喘息声渐渐平复,和他四目相对片刻。

“好,就当朕信你了,朕再问你,如果朕当真将皇位传给太子,谁能担保,日后他就不会改变心意?

古往今来,为了天下这个位置,兄弟可以相杀,你拿什么担保,太子会对你始终如一?”

萧越直视着永平帝,“未雨绸缪不是不对,可杞人忧天为时过早,如果真有那日,臣,认了,臣会安排好一切,不会让妻儿老小和我一起赴死就是了。”

永平帝眉头微挑,冷冷地道,“朕还是那句话,朕就等着看。”

他站起身,离开荣安堂,离开晋王府,脚步仿佛带起一阵风。

永平帝走了,萧越依然跪在地上,直到老太妃的声音传了过来,“越儿,你进来。”

萧越终于慢慢的挪动了已经跪的僵硬的腿,慢慢的起身,行到老太妃的床前。

见她半躺半靠在那里,望着自己,目含微笑,心中一时百感交集,扑到床沿,紧紧握着她的手,低低地唤了声,“祖母。”

老太妃的五指冰凉,手心却是滚烫,“这些年来,祖母对不起你,让你一个人跌跌撞撞的长大,幸好,如今你有了念念,祖母也算是可以放下心来了。”

萧越紧紧抓着老太妃的手,“祖母,孙儿不怪您,您有您的苦衷。祖母以后再照拂孙儿就可以了,念念肚子里的孩儿出来,还需要祖母看顾呢。”

“我们都不会带孩子,只盼望祖母能指点我们。”

他说着说着,声音带着点哽咽。

老太妃微微一笑,“傻孩子,人迟早要走的,祖母如今这个年纪,人间能享的福,也都享了,念念是个好孩子,你一定要好好对她。否则,祖母饶不了你。”

她反过手,紧紧的攥住萧越的手,道,“你父亲的事情,祖母知道你不能接受,可那究竟是你的父亲,就算祖母当他已经死了,可他毕竟还活生生的活着。

这样也好,总算祖母没有白发人送黑发人。”

她在昏迷中,听到了永平帝在他床边说的话,她以为是梦,却没想到是真的,当时,她是那样的震惊,她恨不能上前抱住自己死而复生的孩子,摸摸他的脸,感受一下他的真实。

可她不能!!

她的孩子,萧易,十几年前已经死了,面前的这个,是林家的皇帝,是天下之主。

他已经不再是她的儿子,萧家的孩子。

老太妃忍着心头的悲痛,她不敢看永平帝,甚至不敢再和他多呆一会。

老太妃收回心绪,神情忽然变得严肃异常,道,“你的身份,如果有一天天下人知,会很尴尬,祖母只盼望你将来能够挺过去,你是萧家人,你莫忘记了。”

萧越跪在床前,郑重道,“祖母放心,孙儿往日虽然混,可一日不敢忘记萧家的家训,只要在一日,就不会堕了萧家的名声。”

老太妃凝视着他,唇边渐渐露出一丝笑意,“如此,祖母就放心了。”

说完,她慢慢的盖上眼皮,好似累了,沉沉睡了过去。

萧越定定望着卧于枕上已然安详闭幕的老人,双目通红,良久,眼睛都没眨一下,身影仿佛被这时间定住一样。

承平二十二年,这年冬天,雪下的特别的早,京城西华门的守城士兵早早就在城头燃起炭火,几个人围着炭炉取暖,抱怨着天气的寒冷。

忽然,一个在远处查哨的城卫叫了起来,“外面有一队马车来了。”

取暖的几个人望去,果然,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,那条通往京城的官道上,一队马车正奔驰而来,没一会,就到了城门外。

有人高声呼叫开门。

“可是晋王妃到了?”

守城门的侍卫长好几日就接到上头的命令,说这几日晋王妃可能回京,让所有人留意。

此刻,见是马车行来,立刻高声发问。

“正是。”

然后就是领头骑在马上的人,抛过来手中的一块牌子,侍卫长接过,竟然是肃王顾世安的令牌。

侍卫长连忙令士兵将门打开,一行人穿入城门,朝晋王府的方向,纵马而去。

……

顾念一个半月前收到萧越的信件,说明了情况,并言,老太妃已经不好了。

她当即就收拾行李就要回京,可她此刻的肚子已经大了,护国长公主怎么也不肯她回京,这一出出的折腾,这可是个孕妇啊。

萧越也让她不要回去,可她怎么能不回去。

好说歹说,痴缠撒娇,护国长公主是生气了,最后,还是顾世安,说他护送顾念回京,护国长公主随后慢慢收拾,再回京。

顾念也知道自己太折腾了,更对不起外祖母的关心,可她担心萧越。

马车停在晋王府的门前,就见府门口站着一道修长的身影,披着大氅。

雪落在他的肩头,沾在他的眉发上。

见到马车,他眼睛一亮,赶紧上前去。

“阿越。”

顾念撩开帘子,就见萧越站在马车前,她尚未唤完,声就哽咽了。

萧越看着她,小心的将她抱下马车,想要讲她纳入怀里,想要亲亲她的额头。

但想到自己身上满是风寒,只是将大氅披在她的身上,环着她,道,“我们进去吧。”

晋王府老太妃去世的丧报,当夜就发到了京城各府。